从一汽解放利润暴跌看长春汽车产业危机

凌世人间 2025-09-03 4614

长春汽车产业支撑了吉林省相当一部分人的就业,作为长春人非常希望长春汽车产业能够长盛不衰,然而长春的汽车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。长春会是下一个底特律吗?从一汽集团近三年(2023-2025年)的销量与利润数据来看,长春汽车产业在转型过程中面临多重挑战,核心矛盾集中在传统燃油车市场萎缩、新能源......

长春汽车产业支撑了吉林省相当一部分人的就业,作为长春人非常希望长春汽车产业能够长盛不衰,然而长春的汽车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。长春会是下一个底特律吗?

从一汽集团近三年(2023-2025年)的销量与利润数据来看,长春汽车产业在转型过程中面临多重挑战,核心矛盾集中在传统燃油车市场萎缩、新能源转型滞后、成本压力激增及产业链韧性不足等方面。

一、销量与利润变化趋势:总量增长掩盖结构性危机

1. 销量增长但利润承压

总量增长:一汽集团2024年整车销量突破320万辆,同比增长约7.9%;自主品牌销量81.9万辆(+14.7%),新能源车销量33.9万辆(+41%)。

利润暴跌:一汽解放2024年营收585.8亿元(-8.93%),扣非净利润亏损5.7亿元,同比暴跌584.54%;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再降83.42%。

矛盾点:销量增长未转化为利润,主因单车利润率下滑(如解放重卡销量增3.9%但营收反降)。

2. 新能源增量难抵传统衰退

一汽解放新能源车销量1.59万辆(+120.8%),但仅占总量6.3%,对业绩拉动微弱。

红旗新能源车销量11.5万辆(+43.7%)虽亮眼,但集团整体新能源渗透率仍不足20%,远低于比亚迪等头部企业。

二、核心挑战:结构性矛盾集中爆发

1. 新能源转型滞后,低温技术瓶颈未解

推广难度大:长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仅占机动车0.2%(全国平均1.46%),低温续航折减严重抑制消费意愿。

基建严重不足:公共充电桩与电动车比例1:11.4(2035年小型车专用充电设施实现桩车比目标1:1),中心城区充换电覆盖率不足。

2. 商用车市场萎缩与价格战冲击

解放重卡等传统优势板块受行业需求不振影响,陷入恶性价格战,毛利率降至3.79%(-29.09%)。

新能源商用车投入高(每卖1辆亏3.6万元),短期难盈利。

3. 成本失控与现金流危机

一汽解放2024年经营现金流净流出58.5亿元(-243.05%),应收账款激增48.64%,资金链承压。三费(销售/管理/财务)占营收比达2.67%(+17.45%),成本管控失效。

4. 产业链封闭,创新生态薄弱

三电(电池/电驱/电控)、智能网联等核心技术依赖外购,本地配套率低。

对比长三角新能源产业集群,长春缺乏民企创新活力(如比亚迪式企业),国企主导模式僵化。

三、转型突围路径:政策与项目驱动的艰难转身

1. 高端电动化布局加速

奥迪PPE基地:2024年底量产,年产15万辆高端电动车(如Q6L e-tron),目标新增产值800亿元。

红旗电动化:2025年推15款电动车型,目标新能源占比超40%。

2. 补足基建与政策短板

长春规划2035年实现充换电设施2.5公里全覆盖,桩车比1:1,缓解里程焦虑。

政府联合一汽推进“车电分离”商业模式(如红旗EQM5),降低购车门槛。

3. 国际化对冲本土风险

2024年出口12.5万辆(+36.3%),解放重卡在东南亚、中东份额提升。

RCEP协定助力吉林汽车出口增46.8%,关税减免超1700万元。

四、结论:阵痛中的生死时速

长春汽车产业并非全面衰落,但传统燃油车衰退速度远超新能源成长速度,导致结构性失衡:

短期希望:奥迪PPE量产、红旗高端化、基建完善有望在2025-2027年对冲部分风险。

长期隐忧:若低温电池技术、成本控制、产业链开放三大瓶颈未突破,转型窗口期(2025-2030)可能错失。

数据揭示的悖论:销量攀升的“繁荣”背后,是利润崩塌与现金流危机。长春能否重塑“汽车城”荣耀,取决于未来五年能否以“断腕决心”打破路径依赖,将“寒地劣势”转化为技术壁垒,否则一汽解放式的业绩暴雷恐非孤例。

本文地址: https://rplay.cn/lingshi/1299.html

车行财经